康熙出巡

时间:2023-09-10 06:38:26编辑:小搜君

1,求康熙六次南巡时候的故事?乾隆也可以

康熙南巡和他在淮安的治河实践

康熙帝爱新觉罗·玄烨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(1684年—1707年)间曾经六次南巡,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,小说、影视对其进行铺陈渲染,把史实涂抹得似是而非,而康熙南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治河、导淮、济运。当时,淮安是黄、淮、运三水交汇之地,为黄淮襟要、漕运锁钥,高家堰又是拱卫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,因此,淮安地区是清代治河的关键,康熙帝每次南巡必到淮安视察,指授治河方略。康熙帝在这里努力践行其“一劳永逸、全面修治”的治河思想,体现了一位伟大君主追求社会安定、人民幸福的求实人格,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。

康熙帝爱新觉罗·玄烨(1654—1722年)是清王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,他熟谙文韬武略,具有远见卓识,在位六十一年,以实心为本,以实政为务,政绩卓著。他八岁登基,十六岁亲政以后便“以三藩及河务、漕运为三大事,夙夜廑念,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。”〔1〕尤其是河务,康熙帝更是为之倾注了毕生的精力。为了治河,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(1684—1707年),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,每次均以详细巡视河工为首要。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一带,当时是黄、淮、运三水交汇之地,为黄淮襟要、漕运锁钥,高家堰又是拱卫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,因此,淮安地区是清代治河的关键,康熙帝每次南巡,必到此视察。

一、执政之初对河务的关注和研究。

明末清初,战乱频扔,河道年久失修,至康熙初年黄河下游到处决口,灾害连年。据不完全统计,清初顺治元年至康熙十六年(1644—1677年)淮河流域的黄河夺淮之灾的次数多达90起。〔2〕自徐州砀山以下至涟水海口,黄河决堤七、八十处,洪泽湖高家堰决口三十多处,翟家坝决口成河九道,清口、运口淤为陆地,不仅百姓田庐受淹,而且运道受阻,每年从南方供应京城的四百万石漕粮也失去保证。

康熙六年(1667年)七月,康熙帝亲政不久,黄河在桃源南岸烟墩决口,沿河州县悉受水患,清河冲没尤甚,黄河下流既阻,水势尽注洪泽湖,高邮水高二丈,城门堵塞,乡民溺毙数万。〔3〕从这时起,水患便引起了康熙帝的高度重视,正如康熙帝自己所言:“朕自十四岁即反复详考如宿迁以下高家堰等运河。”〔4〕他悉心研究治河方略终身不缀。

康熙九年(1670年)三月,策试天下贡士于太和殿前,康熙帝以澄清吏治和治河为策论试题,其中提出“漕粮数百万石,取给东南,转输于黄、运两河,何以修浚得宜?而天庾籍以充裕,俾国收利,民不受其害?其必有道以处此。尔多士志学已久,当有确见其中,其各摅凤抱,详切敷陈,朕将亲览焉。”〔5〕

康熙十一年(1672年)四月,康熙帝派侍卫吴丹、学士郭廷祚阅视河工,绘图进呈。〔6〕康熙十五年(1676年)高家堰大溃决,仅武家墩至高良涧就出现三十四处决口,淮水迅速下跌,河蹑淮后,大量倒灌入湖,形成上破归仁堤,下破高家堰,突入里运河,漫流里下河的严重局面。江南财赋重地被淹,运道受阻,对平定“三藩”的战争也极为不利。因此,尽管国家财政仍然比较困难,康熙帝还是下决心对黄河、淮河进行全面治理。康熙帝命冀如裼等视察河工,行前一再嘱托:“河工经费浩繁,迄无成效,沿河州县百姓皆受其困。今命尔等前往,须实心相视,将河上利害情形体堪详明,各处堤岸应如何修筑,务为一劳永逸之计,无得苟且塞责。如堪视不审,后复有事,尔等亦难辞咎”。〔7〕同年十二月, 康熙帝还从治河、导淮、通漕的长远之计着想,“命江南淮、扬所属沿河地方栽植柳树,以备河工之需。”〔8〕

康熙十六年(1677年)二月,在平定“三藩”激战正酣的时刻,康熙帝敕谕安徽巡抚靳辅总督河道。靳辅上任后,驻节清江浦,深入各河道水域调查研究,“周度形势,博采众论,为八疏同日上之”。〔9〕辅疏言:“治河者当审全局,运道之阻塞由河之变迁,河之变迁由向来治河多尽力于漕艘经行之地,其他决口以无关运道遂缓视之,以致河道日坏。”〔10〕靳辅指出:“清口以下不浚筑,则黄淮无归,清口以上不凿引河,则淮河不畅。高堰之决口不尽封塞,则淮分而刷黄不力,黄必内灌,而下流清水潭亦危。且黄河南岸不提,则高堰仍有隐忧,北岸不提,山以东必遭冲溃。故筑堤岸,疏下流,塞决口,但有先后,无缓急。今不为一劳永逸之计,屡筑屡圮,势将何所底止。”〔11〕疏上,群臣多异议,因其与康熙帝一劳永逸、全面修治的方针契合,康熙帝特加所请。

康熙十七年(1678年)正月,康熙帝批准拨帑金二百五十余万两,限靳辅三年告竣。〔12〕从此,在靳辅主持下,大规模的河道治理全面展开。靳辅借鉴明代水利学家潘季驯“筑堤束水,以水攻沙”的理论,提出“筑堤束水与引河放水交相使用”的理论。在治河实践中,靳辅首先疏浚黄河下游清江浦至云梯关河道,使洪水得以畅流入海,接着相继堵塞高家堰及黄河各处决口。在遏制了洪水的泛滥之势后,靳辅又先后完成了改移运口于七里墩、开清口四道引河、疏浚皂河、加挑中运河等工程,治河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
二、第一、二次南巡,察视河工,相度形势。

康熙帝在平定三藩、统一台湾以后,便视河务为首要。靳辅治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是,淮、扬水灾并未明显好转,康熙帝为此殚精竭虑,日夜焦劳,他惟恐官员治河失法,遂于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举南巡之典,不远万里,亲阅河工。

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九月二十八日,康熙帝出京,开始了他的首次南巡之旅。十月十九日,康熙帝自宿迁至桃源县,视察黄河北岸一百八十里的各处险要工程,驻众兴集。十月二十日,康熙帝幸临清口,在靳辅的陪同下,步行阅视十余里,虽然泥泞没膝,亦不辞其艰。〔13〕他还登上天妃闸,亲自勘察水情,见水势湍急,命改为草坝,另设七里、太平二闸,以分水势。〔14〕康熙帝面谕靳辅:“朕向来留心河务,每在宫中细览河防诸书及尔历年所进河图与险工决口诸地名,时加探讨。虽知险工修筑之难,未曾亲历河工,其河势之汹涌泛漫,堤岸之远近高下,不能了然。今详勘地势,相度形势,如肖家渡、九里岗、崔家镇……一带,皆吃紧迎溜之处,甚为危险,所筑长堤与逼水坝须时加防护。”〔15〕然后,康熙帝登舟过清江浦、淮安府。

其后,康熙帝幸临宝应、高邮、扬州、镇江、苏州、无锡、江宁等地。回銮途中,十一月初十日,康熙帝船到清河县,登岸阅视了王工堤、老坝口、武家墩、天妃闸和高家堰堤工,每到一处必垂询再四。他在视察运口时面谕靳辅:“当添建闸座,防黄水倒灌。”〔16〕

康熙帝召靳辅入行宫亲加慰谕,并亲洒宸瀚,赐靳辅《阅河堤作》〔17〕诗一首。他对靳辅及扈从诸臣说:“朕南巡,亲睹河工夫役劳苦,闾阎贫困。念此方百姓,何日俾尽安畎亩?河工何时方得告成?偶成一诗,聊写朕怀,不在辞藻之工也。”
诗曰:

防河纡旰食,六御出深宫。
缓辔求民隐,临流叹俗穹。
何年乐稼穑,此日是疏通。
已著勋劳意,安澜早奏功!

我们从这首诗可以管窥康熙帝希望根治水患的急切心情,他对靳辅寄予厚望。靳辅诚惶诚恐,将这首诗勒石成碑,懔惕遵循。该碑当时立于清江闸南岸,今久佚,后楚秀园重立了这块碑。

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,靳辅上疏建双金门闸,双金门闸原为泄黄而建,后改运口于扬庄,则专泄中河之水。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,靳辅上疏开中运河自仲庄至宿迁,中运河成,漕运船艘得避黄河一百八十里风涛之险。

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正月初八,康熙帝再次南巡。二十五日,至清河县,康熙帝谕示河道总督王新命:“中河与黄河逼近,如黄河溃决,将混而为一,宜有预防之法。”康熙帝还诏谕两江总督傅腊塔:“朕南巡以来,轸念民艰,勤求治理,顷至江南境上,所经宿迁诸处,民生风景较前次南巡稍加富庶,……(江南省)积欠约有二百二十万两,……再加江南全省积年民欠地丁钱粮、屯粮、芦课、米麦豆杂税概与蠲除……”。〔18〕并“著速行晓示,日传三百里,遐村僻壤,咸知朕意。”〔19〕康熙帝即兴作《蠲江南逋赋》〔20〕诗一首。
诗曰:

国家财赋东南重,已责蠲租志念殷。
雨泽何妨频见渥,普天愿与乐耕耘。

三月初七日,康熙帝回銮途中率随从诸臣视察高家堰一带堤岸闸坝,他对诸臣说:“堤岸颇为坚固,旧堤之外更修重堤实属无益。”又谕:“先年因高家堰冲决,淮水东流,无敌黄之力,黄水倒灌,湖底淤垫,海口闭塞。……高家堰既有减水坝,不可又令分流使淮河水弱。但遇大涝之年,淮水盛涨,出清口不及,则堤必受伤。”〔21〕三月十九日返回京师,康熙迅随即进行御门听政,再度征求百官的治河意见。

三、第三次南巡,策定新的治河方略。

自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至三十六年(1697年),康熙帝主要集中精力平定噶尔丹的叛乱。在这几年中,河工人事变更频繁,总河一职十次易人,除靳辅外,其余九人皆不得力,造成河工日趋败坏。

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,康熙帝第三次南巡。二月二十八日,康熙帝视察黄河南岸归仁堤、高家堰等处堤工,他对诸臣说:“治河上策,惟以深浚河身为要。河底浚深,则洪泽湖水直达黄河,兴化、盐城等七州县无泛滥之患,田产自然涸出。若不治源,治流终无裨益。今黄、淮交会之口过于径直,应将河、淮之堤各迤东湾曲拓筑,使之斜行会流,则黄不致倒灌矣。”〔22〕康熙帝颁《修浚清口诏》〔23〕、《巡视河湖酌定应办工程诏》〔24〕,具体制定了新的治河方案:(一)深浚河身。康熙帝指出:“朕留心河务,体访已久。此来沿途坐船外审视黄河之水,见河身渐高,登堤用水平测量,见河面高于田。清口、高家堰则洪泽湖水低,黄河水高,以致河水逆流入湖,湖无从出,泛滥于兴化、盐城等七州县,此灾所由生也。治河上策,惟以深浚河身为要。……诚能深浚河底,则洪泽湖水直达黄河,七州县无泛滥之患,民间田产自然涸出。不治其源,徒治下流终无益也。” (二)筑挑水坝。康熙帝诏曰:“宜将黄河南岸近淮处河堤东延二三里,筑令坚固,淮水近河之堤亦拓筑使之斜行,会流则黄河之水不致倒灌入河矣。”(三)开陶庄引河。康熙帝命:“挑引从惠济祠后入河,而运河再向东斜流入惠济祠交汇,黄水自然不倒灌。”(四)浚直河道。康熙帝谕:“宜于清口西,数曲处试行浚直,河直则溜自急,溜急则沙自刷而河自深。”(五)拆除拦黄坝。康熙帝命从速拆除云梯关附近的拦黄大坝,浚直海口河道,使黄河直流入海,增强水势,冲刷泥沙。

康熙帝建瓴既毕,作《阅河》〔25〕诗示河臣。
诗曰:

淮黄疏浚贵经营,跋涉三来不惮行。
几处堤防亲指画,伫期耕凿乐功成。

初二,以被淹地方米价高昂,百姓生计困顿,康熙帝命截流漕粮十万石,分发高邮、盐城、宿迁等十二州县平粜,再截留十万石储存淮安、扬州。康熙帝历扬州、苏州、杭州、江宁等地。回銮时,经扬州,二十五日御舟泊淮安,渡黄河,乘小舟沿途视察新埽。
五月初二,康熙帝命两江总督张鹏翮扈从入京。十七日,返抵北京。几天后,康熙帝对大臣说:“朕历巡江浙,所过州县,察其耕获之盈虚,市俚之赢绌,视十年前,实为不及。此由地方有司奉行不善,朝廷恩泽卒未下及。”〔26〕于是命截留漕银,赈济并宽免积欠钱粮。

是年九月,康熙帝以河道总督于成龙所绘河图示大学士等,他指出“今四海太平,最重者治河一事,朕前巡视,知水之不治,由洪泽湖水势过大,既不能泄,又加黄运两河合并,势愈浩瀚,以致泛滥。”〔27〕康熙帝作出了改修河道,使黄河河身稍向北移,淮水得以畅流的决策。他指出:“靳辅、董安国、于成龙但知筑堤御水,至于改河身使北,俾清水通流,并未言及。若不令清水通流,虽修堤筑岸,黄水终致倒灌,焉能御之?”
〔28〕

康熙帝制订的新的治河方略,于第二年由新任河道总督张鹏翮开始贯彻实施。首先拆除拦黄坝,深挖入海河道。旬日之间,河床深了三丈,宽了二十多丈,河水滔然入海,沛莫能御。〔29〕到四十年(1701年)底,其他各项工程也陆续完成。次年夏,黄河又发生了特大洪害,这次大水是对新修诸项工程的严峻考验,康熙尤其关注。大水旬月不下,康熙命张鹏翮日夜守在河堤上。清口附近新修的挑水坝(今康熙御坝),在夏秋险情中,逼黄河大流直趋陶庄引河,循北岸而行,淮水从清口畅流敌黄,绝无黄水倒灌之患;洪泽湖高家堰堤工,几度发生险情,经加紧防守,终于挡住了咆啸的洪峰,经受了考验;其他工程也大都经受住了洪水的挑战,徐州至海口黄河西岸堤坝、山阳至邵伯运河西岸堤坝屡发险情,民工冒雨抢修,总算没发生往年的决堤大患。这次洪灾,仍有洪泽湖上游河堤被冲毁,但灾情较往年小得多。各项工程经受住洪水的考验,令康熙帝十分高兴。

四、第四次南巡,河工初步告成。

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日,康熙帝以河工即将告成,进行第四次南巡。

二月初四,康熙帝御舟入清口,阅视天妃闸、御坝,颁《奖勉河臣诏》对河道总督张鹏翮及在河各官亲加奖勉,谕吏、工二部对总河以下各官“详加议叙具奏”。〔30〕康熙帝还亲视陶庄引河,谕使引溜清口。阅视减水坝,申谕不可迎溜,防夺河洪。阅鲍家营,指授开浚引河,清江以安。阅中河口,命移建于扬庄,康熙帝谕河道总督张鹏翮曰:“仲庄清水出口逼溜使南,运口有碍,应将陶庄以下扬家庄处酌挑引河,令中河从此出口。”〔31〕时清水出仲家庄,每当黄河暴涨,直射南岸,运口之灌在所难免,中河口门既移,则运口无患矣。

康熙帝制《河臣箴》于舟中,御书赐予河臣张鹏翮。《河臣箴》曰:“自古水患,惟河为大。治之有方,民乃无害。禹疏而九,平成攸赖。降及汉唐,决复未艾。渐徙而南,宋元滋溢。今河昔河,议不可一。昔止河防,今兼漕法。既弭其患,复资其力。矧此一方,耕凿失职。泽国波臣,恫鳏已极。肩兹巨任,曷容怠佚。毋俾金堤溃于蚁穴,毋使田庐沦为蛟窟。毋徒糜国帑而势难终日。毋虚动畚筑而功鲜核实。务图先事尽利导策,莫悔后时饬补苴术。勿即私而背公,勿辞劳而就逸。惟洁清而自持,兼集思而广益。则患无不除,绩可光册。示我河臣,敬哉以勖。”〔32〕

康熙帝过清江浦,幸清宴园,御笔题写“澹泊宁静”匾额赐张鹏翮。张鹏翮将其泐石成碑,今碑石尚存。

康熙帝历扬州、镇江、苏杭、杭州、江宁等地。回銮途中,三月初二,康熙帝再次视察高家堰堤,驻关帝庙。次日继续视察河堤,命河道总督张鹏翮将堤岸单薄、桩木渐朽、土石残缺各处立即修筑。

康熙帝一路巡视,见河工初步告成,欣然命笔作《览淮黄成》〔33〕诗一首。
诗曰:

殷勤久矣理淮黄,几度风尘授治方。
九曲素称天下险,四来实为兆民伤。
使清引浊须勤慎,分势开流在不荒。
虽奏安澜宽旰食,诫前善后奠金汤。

三月十五日,康熙帝经东平、东昌、沧州、天津回京。十六日,康熙帝召大学士、九卿等谕曰:“朕此番南巡,遍阅河工,大约已经成功矣。向来黄河水高六尺,淮水低六尺,不能敌黄,所以常患淤垫。今将六坝堵闭,洪泽湖水高,力能敌黄,则运河不致有倒灌之患。此河工所以告成也。”〔34〕

五、第五、六次南巡,筹划善后之规。

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初,康熙帝认为,河工虽说告成,尚须察验形势,筹划善后之规。二月初九,康熙帝启程离京,踏上了第五次南巡的旅程。

二月十六日,康熙帝御舟过临清州,泊于土桥闸,对大学士等说:“初次到江南时,船在黄河两岸,人烟树木一一在望。康熙三十八年则仅是河岸,四十二年则去岸甚远,是河身日刷深矣。自此日深一日,岂不大治。闻下河连年大熟,亦从前所未有也。”〔35〕
三月初六日,康熙帝御舟经东昌、济宁,入江南境。初八日,渡黄河,泊清江浦,康熙帝亲阅扬家庄等处新开中河闸口及附近堤岸,见黄河已顺轨安澜,非常高兴,归舟欣然赋诗二首。名曰:《扬家庄新开中河得顺风观民居漫咏二首》〔36〕
其一曰:

瞬息风帆百里余,往来数次过淮徐。
光阴犹似当年景,自觉频催黑鬓疏。

其二曰:

春雨初开弄柳丝,渔舟唱晚寸阴移。
庙堂时注黄淮事,今日安澜天下知。

康熙帝把扬家庄“春雨弄柳,渔舟唱晚”的美景融进诗行,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。这两首诗被勒石成碑,立于扬家庄三坝。

十一日,康熙帝御舟泊扬州城北高桥,康熙帝谕河道总督张鹏翮曰:“河工已经告成,善后方略更为要紧。朕今亲临阅视,修建天妃闸,甚当。倘黄河水涨至五六尺,清水不涨,势弱不敌黄,黄水自然倒灌,亦必然之理。岂可因此即谓治河失策乎?若遇倒灌,即将天妃闸下板,蓄清水以敌黄,不过数日,黄水即退。粮船过时,即起板开放。”
〔37〕他还指出:“黄河南岸堤工关系紧要,应加紧修防。”〔38〕

十七日,抵苏州。十八日是康熙帝五十二岁生日,午时,康熙帝召张鹏翮及河工人员指示:“河工虽已告成,不可不预为修理防护,以图善后之策。”〔39〕

四月初九,康熙帝回銮途中经过清口,遍阅高家堰河堤。十一日,康熙帝来到惠济祠前,河道总张鹏翮率淮扬道张弼、大学士马齐等跪列河干,康熙帝站在石工堤上对诸臣说:“朕每至河上,必到惠济祠以观水势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以前,黄水泛滥,凡尔等所立之地,皆黄水也。彼时自舟中望之,水与岸平,岸之四围皆可摇见。其后水渐归漕,岸高于水。今则岸之去水,又高有丈余。清水畅流,逼黄竟抵北岸,黄流仅成一线。观此形势,朕之河工大成矣。朕心甚为快然。”〔40〕

此次南巡,康熙帝以“河工大成”,十分高兴地筹划了善后之规。

不料几个月后,河工又出了问题。当年七月,黄、淮又发生了多年未有的暴涨,造成古沟塘、韩家庄、清水沟几处堤岸冲决,发生水灾。康熙帝闻讯十分生气,立即降旨:“今春朕欲亲视高家堰,张鹏翮奏称堤岸工程俱完,又时当炎暑蚊虻正起,求停止亲阅,恳奏再四。朕以高家堰关系甚大,亲往阅视,见石堤尚有未完之处,所下之埽,已经二三年者朽烂亦多,将此情形一一指示张鹏翮及河工诸臣。朕又谕张鹏翮,大水时发,难以预料,尔务须昼夜防护。至分守堤工人员委用不当,朕亦谕及。今古沟、唐埂、清水沟、韩家庄四处堤岸冲决,河工将有复坏之事。大小河员惟知清水畅流为己功,不知高家堰之坝水泄太多,则清水力微,黄水必倒灌也。”〔41〕康熙帝命大臣速议具奏。七月三十日,九卿等遵旨议复,处张鹏翮革职留任。

由于这次冲决,康熙帝命两江总督阿山、漕运总督桑额和张鹏翮等共同详议漕运与民田两利的修治方案。次年正月,阿山等提出了创兴溜淮套方案,其主要内容是自泗州开河筑堤,引淮水至高家堰,入张裕口,再出清口。由于创兴溜淮套工程所需约银一百八十八万两,九卿认为河工事关重大,需饷浩繁,工程情形尤难详晰,非皇上亲阅指示,实难成功。共同叩请皇上亲临河上,指授方略。康熙帝认为他数次南巡,濒河官民不无劳扰,加之年已渐增,惮于临幸,不允亲往。但康熙帝对溜淮套工程并不放心,以为此等大型工程,若有闪失,劳民伤财,后果亦不堪设想。经大学士等再三恳请,康熙帝最后还是决定再次南巡。

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正月二十二日,康熙帝启程离京。二月二十日,康熙帝由清口上岸,详细视察了溜淮套的地势。当天,康熙帝召集扈从文武、地方大小官员、河道总督及河工官员于行宫门前,严厉斥责张鹏翮不留心河工。对于溜淮套工程,康熙帝对诸臣说:“前阿山等查勘泗州水势,奏称溜淮套地方另开一河出张福口,可以分泄淮水,免洪泽湖并涨,保高家堰之危险。绘图进呈,请朕亲阅。昨日阅武家墩,朕尚谓果如阿山等所奏溜淮套可以开成。今日乘骑从清口至曹家庙地方详看,地势甚高,虽开凿成河,亦不能直达清口,与伊等进呈图样迥乎不同。且所立标杆多有在坟上者,不独坏民田庐,甚至毁坏民坟冢。……数年来,两河平静,民生安乐,何必多此一事?”〔42〕康熙帝还指出:“明代淮黄与今时迥别。明代黄水势强,淮水势弱,故有倒灌之患。朕自甲子年南巡,阅视两河形势,记忆甚明。渐次修治,今则淮强黄弱矣。善后之策,尤宜亟讲。与其开溜淮套无益之河,不若将洪泽湖出水之处,再行挑浚,令其宽深,使清水愈加畅流。至蒋家坝、天然坝一带旧有河形,宜更加挑浚,使通运料小河,俾商民船只皆可通行,即漕船亦可挽运,为利不浅矣。”〔43〕康熙下谕立停溜河套工程,经反复察视、研究,命挑浚洪泽湖出水口,加宽加深,使清水畅流,以达溜河套工程之效。〔44〕二十一日,康熙帝命自曹家庙回清口,将沿途所立标杆尽行撤去,百姓欢呼雀跃。康熙帝到清口登舟回銮。
这次南巡,康熙帝对河工善后处理完毕。四月二十二日,返回京师畅春园。

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,康熙帝命移建王家营减水坝,四十九年(1710年)建惠济越闸,五十一年(1712年)谕建卞庄挑水坝,五十八年(1719年)开王家营东引河,分漕北趋,以保南岸老坝、车路险工,于是治法大备。〔45〕

康熙帝以民为本,实心求治,他亲临河工,指授方略,经过几十年的治理,两河安宁,漕运无阻,人民安居乐业,这对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。康熙帝一生南巡凡六次,往返供仪,悉发内帑,还曾要求“预饬官吏,勿累闾阎。”〔46〕康熙帝以后,乾隆帝也进行过六次南巡,然而他坐享其成,崇尚浮华,好大喜功,为游遍江南锦山绣水耗用了大量民脂民膏,其目的与作用皆不可与其祖父同日而语。

2,关于康熙的六次南巡的故事

清代康熙皇帝南巡与曹家   康熙南巡,对所过之地吏治多有关注,号称为百姓选清官。某年,南巡出畿南,至河北固安地方,当地百姓夹道跪地,挽留当地一个小县令。这县令名杨馝,算是个骨鲠之士。作为县令,杨参与了修治永定河的工程。按例,河工应于秋汛一过就开工,这年,河道黄某拖延工期,到冬天还在赶工。老百姓冬日涉水,寒冷不堪。杨馝可怜百姓,同意大家等太阳出来暖和一点再开工。河道黄某巡查,发现有百姓来迟,就下令鞭打。杨苦劝不听,一时怒,牵着这位河道大员的马说,如此寒冷的天气,你穿着厚厚的裘皮还冷得打战,却硬要这些赤足露腿的百姓天不亮就来上工。来来,你能去,百姓就能去。黄某大愤,准备上章弹劾杨馝,幸得巡抚从中调和,才没把事情闹大。而杨馝心疼百姓的事做了不少,名声也传扬开来。这时康熙南巡时,正逢杨馝调任宛平,老百姓夹道跪迎,也是为了挽留杨馝。康熙听了百姓的要求,大声说:“我另外给你们这里选一个好官来,怎么样?”这时,道旁有一妇女大声回应:“那你不如另外选个好官给宛平?”康熙大笑,觉得这女子说的也是实话,下令杨馝食知州俸,仍旧做固安县令。   仪封人张伯行因治河有功从山东济宁道员迁任江宁按察使,康熙南巡中了解到他的事迹,遍问当地官员,异口同声地表示称赞。康熙帝大喜,称之为江南第一清官:“你们不要保举,还是朕来保举他。将来他当官好,天下都以朕为明君。如果贪赃枉法,天下人笑朕不识人。”康熙到江南,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,后来果然官声极佳,论者皆以康熙帝有知人之明。   南巡之际,优礼老人和高龄官员之事不少,题词、题匾则数不胜数。   康熙三十八年回銮时,曾驻于江宁织造曹寅府中。这个曹寅,根据现代中国红学界的研究,就是《红楼梦》作者曹雪芹的祖父,康熙时曾显赫一时,“世受国恩,与亲臣、世臣之列”。曹寅请出老母谒见康熙,康熙见之大喜,说“此吾家老人也”,赏赐甚厚,并御书“萱瑞堂”匾额以赐,时称为罕见的恩赏。对于年老的大臣,也多有恩赏,老臣陈廷敬,特准游西湖一日,见宫眷车不需避路。随行大臣及当地官员得到御赐食品外,对于高龄老者,格外加赏,如老臣宋荦,御赐豆腐,并命御厨教以制作之法。宋荦请康熙为自家庭园题写匾额,康熙说,你这园子叫“西陂”,这两字不好写,宋说也请了许多高手来写这二字,但多不工,只好请皇上赐予了。大臣们见康熙这日兴致很高,纷纷求他为自家题匾,宋倚老卖老,说,论年龄应该先给我家写。康熙当场书写了匾额,事后又收回,重写了一幅换了回来。此类优礼与题词之事,在六次南巡中极多,如致仕大学士张英于淮南迎驾,御书“笃素堂”、“谦益堂”等匾额赐之。不仅对旧臣,对于一般见到的老者,赏赐也会多于一般官员,如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,在虎丘赐圣恩寺僧人际志人参二斤,哈密瓜、松子、榛子、频婆果、葡萄等12盘,并解释说“吾见和尚年老也”。   乾隆帝处处模仿他的祖父康熙,所过之处,优礼老人,如乾隆四十五年,赏福建来迎驾的百岁举人郭钟岳为进士,同时赏赐老儒生陈应腾等御书、缎匹、荷包等。至于题匾、题词等,则过于康熙。今天各地留下来的清代诸帝书法中,以乾隆和康熙的字最多,与南巡时处处题写不无关系。   康、乾间虽称盛世,每次南巡也特别给沿途各地实施了田粮的蠲免,但过分的铺张,还是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,给人民的生产、生活带来了影响。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时,“凡驻跸之所,皆建锦亭,联以画廊,架以灯彩,结以绮罗,备极壮丽”,“又于诸山及城中名刹,普设祝圣道场”,与第一次南巡时比“已逾十倍矣”。自此之后,康、乾每有南巡之举,供应愈益奢华,有增无减。按制,出巡前,要先行派遣大臣率领将校,勘查沿途道路,停留处所,修治道路桥梁等,这些出京的将校,沿途“肆意征索”,稍不如意,就以修路为名,破坏人家坟墓田地,地方官民畏不敢言。   乾隆南巡时,各地供应愈益奢华,地方官员及绅缙、商人为博皇帝一乐,不惜人力物力,大肆浪费。其中乾隆四十五年(1780)第五次南巡时,镇江商人曾制作硕大无朋的桃子,颜色鲜艳,待皇帝大船渐近,突然焰火齐发,光耀天际,巨桃裂开,上有数百人,一齐上演“寿山福海”新戏。两淮各地盐商,争奇斗艳,各呈奇巧,曾有商人雇请数十人在极短时间内写成《雷峰塔传奇》剧本,怕优伶们一时记不熟,就套用旧曲,在乾隆到来时演唱。有时戏台就搭在御舟前的两舟之间,边行边唱。有人听说乾隆喜欢与人谈禅理,而各地僧寺中并没有多少懂得禅的僧人,于是就把一些士子拉来剃发充数,约定,如果蒙皇上恩旨,就永为僧人,酬以白银万两,否则日后听其还俗,也有数千两的报酬。一时稍通禅理的士人,可无贫困之忧了。   南巡之时,于供亿铺张之外,护卫甚严,也发生过草菅人命之事。前面讲清代称谓时曾提到,南巡时围观的百姓,有人称乾隆为“皇帝老爷”,卫士就想抓人,若不是尹继善对答得体,险些酿成狱案。但乾隆至扬州时,还是发生了卫士射死当地百姓的事件。这年,御舟过扬州,运河两岸市肆人家鳞次栉比,有一妇女正准备做饭,在楼上生火,火镰的火星引起侍卫的注意,以为有人要危害皇帝的圣驾,从船上一箭射去,那女子“应弦而死”。   正是这种巡游对民间造成的骚扰,使得乾隆中期以后,当时臣民对此举也颇有微词,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南巡的不满。一次,浙江布政使徐澍调任山东,陛见时向乾隆帝说起湖州地方山水秀美,值得一游,乾隆就命他不用调任了,回浙江负责筹办南巡。徐在湖州大兴土木,引水扩湖。一天,乾隆召见浙江籍大臣程景伊,程向乾隆说,现在湖州正值春季蚕忙时节,恐怕这样会对生产造成妨碍。乾隆遂下令停止筹备湖州之行,徐澍仍调山东。   一次,乾隆帝召见无锡士人顾栋高,对他说,我看你年纪大了,所以准你回籍,将来朕南巡时,还可以再见面的。顾栋高似乎是不经意地问了一句,皇上还要南巡吗?乾隆听了这话,沉默了许久。后来,顾栋高还是被赐国子监司业衔,回原籍养老去了。   乾隆早听说台州天台、雁荡山之胜,一次召见台州籍侍郎齐召南时,就问他是不是去这两山游览过,齐回答说没去过。乾隆很奇怪,问:你是当地人,为何没去过。齐回答说:当地山势巍峨,溪流深险,臣家有高堂老母,孝子不登高、不临深,这是古训,所以我没去过。听了这话,乾隆就没有再去浙东巡游了。   这类故事,野老相传,笔记中也多有记载,未必尽为杜撰,其间流露出人们对南巡的不赞同、不满意的情绪。

3,康熙每次出巡的时间,地点以及随行的阿哥都有哪些?

三十七年七、八月左右盛京谒陵,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、十、十三从。 三十八年二月第三次南巡,此行太后同去,一、三、五、七、八、十三、十四从。 三十八年闰七月巡塞外,一、三、四、五、七、十三、十四从。 三十八年十月巡永定河堤,一、四、十三从。 三十八年十一月谒陵,一、九、十三、十四从。 三十九年正月巡永定河,四、七、十三从。 三十九年四月巡永定河堤工,一、四、十三从。 三十九年七月幸塞外,一、三、四、五、八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三十九年十月巡永定河堤岸,四、十三从。 四十年二月幸畿甸,一、二、四、十三从。 四十年四月巡永定河工,二、四、十三从。 四十年六月幸塞外,一、二、三、四、八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年十一月谒陵,四、十三、十四从。 四十一年二月幸五台山二、四、十三从。 四十一年六月避暑塞外,些行太后同去,一、二、四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一年九月南巡,二、四、十三从。 此行因太子病而在山东折返。这次出巡十分跷蹊,太子在德州生病后,康熙立即召索额图来照料太子,康与四、十三继续行程。到泰山命十三单独祭泰山(泰山在历代帝王眼中是神圣的,不少帝皇在此封禅,它与祭天的意义有得一比。而这等重要之事,康不委派年长的皇四子,却叫年仅十六岁的皇十三子独力承担,是不是从中看出此时胤祥在康眼中的非同一般呢?或是我高估了祭泰山的意义)不久后康就与皇太子回宫,终断了此次行程。而其中会不会发生一些耐人寻味的事呢?因次年索额图就被圈禁了…… 四十二年正月第四次南巡,二、四、十三从。 四十二年五月幸塞外,一、二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二年十月西巡,终点西安,二、三、十三从。 四十三年六月幸塞外,一、二、八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三年十月阅永定河,二、十三从。 四十四年二月第五次南巡,二、十三从。 四十四年五月左右幸塞外,一、二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、十七从。 四十四十一月谒陵,七、十三从。 四十五年二月巡畿甸,一、二、四、九、十三从。 四十五年六月幸塞外,一、二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五年十一月谒陵,一、二、十三从。 四十六年正月第六次南巡,一、二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六年六月幸塞外,一、二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七年二月巡畿甸,一、二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、十八从。 四十七年五月幸塞外,一、二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、十七、十八从。 八月份十八得急病(据说是急性腮线炎),不久薨逝。特别提出此事,是因一个月左右的一废太子事件,有不少史料均指出此乃导火线。 四十八年二月巡畿甸,二、四、七、八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八年四月巡塞外二、三、七、八、十、十三、十四从。 有记载十三随同巡塞外时的行围均有份参加除此次外,因出塞随同的皇子会分成几批去,第一批去的有时会替换第二批去的人,所以不知此次他是回京了,还是什么其他原因。 四十八年十二月谒陵,二、五、七、八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从。 四十九年二月最后一次到五台山,二、三、八、十、十三、十四从。 这十二年来的出巡中,康熙除了一个皇子都不带出巡之外,扈从名单中必有皇十三子。 六十一年二月左右幸畿甸,三、四、五、八、九、十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、二十、二十一、二十二从。 六十一年五月幸塞外,三、四、五、八、九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、二十、二十一、二十二从。
每次出巡,胤祥总在其内

4,康熙儿子们的年谱和康熙出巡的时间地点

康熙诸子

序 名 出生年、月、日 封爵 卒年、月 生母
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------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
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------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
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------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
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------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
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
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------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
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
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------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
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------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
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
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
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------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
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
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------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
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
08 胤(示异) 康熙20年02月10日 (复)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
09 胤(示唐) 康熙22年08月27日 (复)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
10 胤(示我) 康熙22年10月11日 (复)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
胤(示禹) 康熙22年11月23日 ------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
11 胤(示兹) 康熙24年05月07日 ------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
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
13 胤祥 康熙25
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
14 胤(示题)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
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------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
15 胤(示禺)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
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
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
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------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
19 胤(示畟) 康熙41年09月05日 ------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
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
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
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
胤禐 康熙52年02月 ------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
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
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(言咸)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





1698年盛京谒陵,26岁的胤禔、21岁的胤祉、19岁的胤祺、18岁的胤佑、15岁的胤禟、胤礻我、12岁的胤祥随往


1699年第三次南巡,仁宪太后同去,27岁的胤禔、22岁的胤祉、20岁的胤祺、19岁的胤佑、18岁的胤禩、13岁的胤祥、11岁的胤祯随往


1699年巡塞外,27岁的胤禔、22岁的胤祉、21岁的胤禛、20岁的胤祺、19岁的胤佑、13岁的胤祥、11岁的胤祯随往


1699年巡永定河堤,27岁的胤禔、21岁的胤禛、13岁的胤祥随往


1699年谒陵,27岁的胤禔、16岁的胤禟、13岁的胤祥、11岁的胤祯随往


1700年巡永定河,22岁的胤禛、20岁的胤佑、14岁的胤祥随往


1700年巡永定河堤工,28岁的胤禔、22岁的胤禛、14岁的胤祥随往


1700年幸塞外,28岁的胤禔、23岁的胤祉、22岁的胤禛、21岁的胤祺、19岁的胤禩、14岁的胤祥、12岁的胤祯、7岁的胤礻禺、5岁的胤禄随往


1700年巡永定河堤岸,22岁的胤禛、14岁的胤祥随往


1701年幸畿甸,29岁的胤禔、27岁的胤礽、23岁的胤禛、15岁的胤祥随往


1701年巡永定河工,27岁的胤礽、23岁的胤禛、15岁的胤祥随往


1701年幸塞外,29岁的胤禔、27岁的胤礽、24岁的胤祉、23岁的胤禛、20岁的胤禩、15岁的胤祥、13岁的胤祯、8岁的胤礻禺、6岁的胤禄随往


1701年谒陵,23岁的胤禛、15岁的胤祥、13岁的胤祯随往


1702年幸五台山,28岁的胤礽、24岁的胤禛、16岁的胤祥随往


1702年避暑塞外,仁宪太后同去,30岁的胤禔、28岁的胤礽、24岁的胤禛、16岁的胤祥、14岁的胤祯、9岁的胤礻禺、7岁的胤禄随往


1702年南巡,28岁的胤礽、24岁的胤禛、16岁的胤祥随往


1703年第四次南巡,29岁的胤礽、25岁的胤禛、17岁的胤祥随往


1703年幸塞外,31岁的胤禔、29岁的胤礽、17岁的胤祥、15岁的胤祯、10岁的胤礻禺、8岁的胤禄随往


1703年西巡,29岁的胤礽、26岁的胤祉、17岁的胤祥随往


1704年幸塞外,32岁的胤禔、30岁的胤礽、23岁的胤禩、18岁的胤祥、16岁的胤祯、11岁的胤礻禺、9岁的胤禄随往


1704年阅永定河,30岁的胤礽、18岁的胤祥随往


1705年第五次南巡,31岁的胤礽、19岁的胤祥随往


1705年幸塞外,33岁的胤禔、31岁的胤礽、19岁的胤祥、12岁的胤礻禺、10岁的胤禄、8岁的胤礼随往


1705年谒陵,25岁的胤佑、19岁的胤祥随往


1706年巡畿甸,34岁的胤禔、32岁的胤礽、28岁的胤禛、23岁的胤禟、20岁的胤祥随往


1706年幸塞外,34岁的胤禔、32岁的胤礽、20岁的胤祥、13岁的胤礻禺、11岁的胤禄随往


1706年谒陵,34岁的胤禔、32岁的胤礽、20岁的胤祥随往


1707年第六次南巡,35岁的胤禔、33岁的胤礽、21岁的胤祥、14岁的胤礻禺、12岁的胤禄随往


1707年幸塞外,35岁的胤禔、33岁的胤礽、22岁的胤祥、14岁的胤礻禺、12岁的胤禄随往


1708年巡畿甸,36岁的胤禔、34岁的胤礽、22岁的胤祥、15岁的胤礻禺、13岁的胤禄、7岁的胤祄随往


1708年幸塞外,36岁的胤禔、34岁的胤礽、22岁的胤祥、20岁的胤祯、15岁的胤礻禺、13岁的胤禄、11岁的胤礼、7岁的胤祄随往


1709年巡畿甸,35岁的胤礽、31岁的胤禛、29岁的胤佑、28岁的胤禩、23岁的胤祥、21岁的胤祯、16岁的胤礻禺、14岁的胤禄随往


1709年巡塞外,35岁的胤礽、32岁的胤祉、29岁的胤佑、28岁的胤禩、26岁的胤礻我、23岁的胤祥、21岁的胤祯随往


1709年谒陵,35岁的胤礽、30岁的胤祺、29岁的胤佑、28岁的胤禩、23岁的胤祥、16岁的胤礻禺、14岁的胤禄随往


1710年幸五台山,36岁的胤礽、33岁的胤祉、29岁的胤禩、27岁的胤礻我、24岁的胤祥、22岁的胤祯随往


1722年幸畿甸,45岁的胤祉、44岁的胤禛、43岁的胤祺、41岁的胤禩、39岁的胤禟、胤礻我、36岁的胤祥、29岁的胤礻禺、27岁的胤禄、16岁的胤祎、11岁的胤禧、胤祜随往


1722年幸塞外,48岁的胤祉、44岁的胤禛、43岁的胤祺、41岁的胤禩、39岁的胤禟、36岁的胤祥、29岁的胤礻禺、27岁的胤禄、16岁的胤祎、11岁的胤禧、胤祜随往

5,电视剧康熙王朝【大陆电视剧】[50集全]中是哪一集讲收复台湾的?

第二十六集   康熙叫姚启圣坐到自己车上。姚启圣嗜书如命,偷了康熙一本书勤读。康熙斥责姚启圣张狂,轻视满清,并表示愿意与他讨论汉族文化。姚启圣自责,称康熙是圣君,学问可比一代宗师。康熙回到京城,把书赐给姚启圣,姚启圣感动不已。姚启圣被重用以后,详列收复台湾策略,并推荐了他的学生、台湾水师主将施琅,可以进行策反重用。康熙当着姚启圣的面,将顺治皇帝永不录用姚启圣的圣旨烧毁,并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,主平台之事。台湾首领郑经与从将商议战事,施琅主张议和,而郑经却主张力在战,并对施琅掠夺东南五省税粮数目问题产生疑心。第二十七集   孝庄希望能够满汉通婚,让阿哥、格格与汉族联姻,化敌为友。康熙误掀慧妃的牌子,发现后改去容妃处,慧妃满心不快,怨责太监李德全,但无奈只好半途回去。康熙让容妃回福建祭祖,以皇贵妃之尊,着汉服接触各界,做一恩服天下的女钦差。康熙爱女蓝齐儿也要求同母亲容妃一起去福建,康熙恩准。慧妃要儿子胤礻是建功立业,取皇太子胤〓而代之。姚启圣宣布近海三十里不住百姓,只住兵勇,百姓必须迁往内地,以绝台湾物资之需,福建沿海居民怨声载道。姚启圣又令广东、浙江迁界禁海,以围困台湾。但这同样影响了东南税赋收入,朝廷内部意见纷争,明珠等众权臣要求罢免姚启圣,康熙反而大力支持姚启圣的平台策略。明珠提出前往台湾招降。第二十八集   康熙接到郑经要求谈判来函,令明珠赴台谈判,并定下剃发、称臣、登岸三个原则。明珠刚到福建,郑泰送来一信,表示愿意归附大清。姚启圣反对明珠与郑泰相谈,明珠斥责姚启圣,并宣旨节制平台事务。明珠前往金门,郑泰痛诉与郑经恩怨,并称已在台湾安排妥当。明珠向郑经提出三个归顺原则,双方唇枪舌剑,没想到郑泰下属不但没有刺杀郑经,反而将他和明珠抓了起来。在海崖上,郑经欲杀明珠和郑泰,施琅前来救助郑经,却被明珠说成奉旨前来剿贼。第二十九集   施琅到京晋见康熙,康熙封他将军提督一职。施琅提出不愿与姚启圣为伍,康熙赏他一道密折。宝日龙梅来到京城,直闯王府,胤礻是怒打了前来追捕宝日龙梅的葛尔丹官兵。康熙不愿得罪葛尔丹,斥责胤礻是。明珠劝其妹妹慧妃不要为胤礻是争位而让康熙烦怒。宝日龙梅被安排在一个单独的住处中,与胤礻是相见,两人颇有好感。胤礻是向宝日龙梅表达感情,宝日龙梅说在未为父报仇前不谈此事。容妃和蓝齐儿来到福建,拜见姚启圣,被误会拒见,后见面,姚启圣陈述禁海之困难,并推荐了李光地。第三十集   为了节约开支,容妃提议裁减后宫各项支出,请慧妃主持此事,康熙恩准。姚启圣在众将士面前给施琅树立威信。李光地被绑进京,与胤〓相见。李光地称不愿做官,请辞回乡。在半途中,被蓝齐儿率众格格拦住,容妃也赶到,李光地只好回京。康熙下旨修《明史》和《康熙字典》。李光地晋见康熙,被封为特派史,处理禁海遗留问题。蓝齐儿暗中爱慕李光地,康熙点破蓝齐儿。葛尔丹进京,偶遇蓝齐儿,一下子被其美貌所吸引。索额图禀报康熙葛尔丹的使者格隆在京购买各种物资。第三十一集   康熙称不让宝日龙梅留在身边是不想为任何人利用,但他一定会剿灭葛尔丹,并恩施宝日龙梅留在苏麻喇姑身边。胤礻是万分沮丧。蓝齐儿送李光地赴闽就任,又与葛尔丹相遇。葛尔丹把在京城所购丝绸等物全部烧毁,发誓重建元大都。胤〓在索府喜欢上了收留的孤女红玉。朝政之上,胤〓提出立即收复台湾,群臣附议。康熙封索额图为钦差大臣,前往福建督战。索额图来到福建,姚启圣、施琅、李光地均表示反对立即攻台,认为目前各方面条件并不成熟,但索额图力主战事,并以康熙相压,姚启圣对索额图称,明日一早相报最后决定。姚启圣仔细分析索额图意图,决定给康熙上折。第三十二集   水师全军挫败,但施琅得胜归来。康熙下旨索额图回京。姚启圣上奏请罚,康熙准其回家丁忧。姚启圣离职之前,给康熙上了一折,称攻台之前曾给康熙上过三折,康熙并未收到,大为震怒,下旨彻底清查,兵部经办官员引咎自尽,保护了幕后主子。慧妃向康熙称赞胤礻是。康熙病中召胤礻是来见,胤礻是称兵部压制姚启圣三封奏折,乃是有意而为,目的是为了保护索额图,并说上次胤〓在朝政上率先提出力主攻台,也是索额图的意思。第三十三集   明珠与郑经使者冯西范讨价还价,初步达成招抚条件,但最后冯西范提出郑经要三年以后才能登岸,得寸进尺,康熙下旨向郑经开战。姚启圣重被启用。姚启圣、施琅、李光地三人联名向康熙立下收台军令状。郑经巡视海防,进行部署安排。旗兵为了军备,又抢民财,与汉兵水师发生纠纷。姚启圣上奏康熙要求旗兵离闽,葛尔丹又兵犯蒙古各族,军力大增。康熙请明珠和索额图主持庭仪,康熙病恙回去休息。第三十四集   蓝齐儿向孝庄皇太后哭诉,孝庄讲诉自己经历,称女人为了大清国必须做出牺牲。蓝齐儿说父皇一定会在今后消灭葛尔丹,她该如何对待。孝庄称女儿唯独不能有自己。姚启圣与施琅在具体攻台策略上发生矛盾,双方上折康熙,康熙下旨命施琅专权主持平台事务,姚启圣免职回家继续丁忧。康熙下旨给魏东亭,近日将出巡南京,就近督促平台战事,并核实三千万两饷银是否筹齐。魏东亭喜中有忧。江苏道台葛礼怀疑南京栖霞寺的应空和尚就是杨起隆,向他敲诈八百万两银子,杨起隆无奈只好同意。第三十五集   康熙出巡南京,途中接到福建来报,请求攻台时间推迟一日,康熙下旨必须按原定日期收台。姚启圣称这是康熙为了重阳节那一天在明孝陵宣布平台,以便收服大明遗民之心。施琅出师攻台,群情振奋,姚启圣也要上船助战,施琅不允,说他不懂海事。姚启圣称他为了收台,祖坟都让人家挖了。施琅叫姚启圣拿出康熙密旨。姚启圣上船以后,施琅起锚出击。康熙在南京受到出击报告,甚为喜悦。康熙问魏东亭军饷筹备情况,魏东亭说尚不足,拟将家资也充入,康熙给他出了不少筹饷主意。魏东亭下令严搜紫金山和栖霞山,寻找三门大炮。葛礼向杨起隆索要八百万两银子。

6,康熙皇帝真的喜欢微服出巡么?

从来没有,原因:
1,由于人种的关系,满洲人和百姓长得很有区别,他一出去就会被认出来。所以他不能出去。
2,那时候普通百姓都憎恨满洲人,他是满洲人,不熟悉汉语。贸然出去会被百姓活活吃了的。(比康熙早20年的民族英雄袁崇焕曾经被诬陷引诱清兵,被北京不明真相群众活活吃了,一片肉卖到了一两银子的高价!)
3,他没有出去的必要。
4,无论他还是他儿子,还是他孙子,都没有微服私访过。只有同治,因为喜欢上一个妓女,才微服私访过几次,得性病死了。
5,康熙以及乾隆都离开过北京去其他的地方,但都是敲锣打鼓,仪仗队就够一个营的了,根本不是微服私访。
6,相关历史书籍没有记载。

精华总结

雨露,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,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,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。起名,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,因为名字,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。一个好的名字,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。那么,旸字取名呢,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?

1、旸是五行金之字,五行属水,寓意孩子聪明机智,有大智慧,富有爱心。

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,金能克水,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,所以会出现水变少,阳气不充足的情况。而旸字五行属水,表示有希望的样子,寓意孩子聪明机智,有大智慧,富有爱心,有爱心之义,对人非常友好,人缘非常好。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,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。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,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。

2、旸字是木之金之字,五行属木,为金之态,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,和谐发展。

雨露的滋润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。旸,字音shèng,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。这与“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”有异曲同工之妙……旸给人带来欢乐、吉祥的同时,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……

3、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,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,乐观向上。

【旸】有光明、温暖、明朗的意思,可用作名字。【阳凯是太阳之意。【阳阳阳】阳代表明亮,阳代表光明及温暖。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,表示孩子生机勃勃,乐观向上。【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。【阳和】可表示温暖的意思。

4、旸字取名,寓意孩子乐观向上,对生活充满希望。

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,对生活充满希望,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,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。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、乐观开朗、吉祥幸福、生活美满、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,其寓意吉祥。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,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。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。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,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。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。

5、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。

旸这个名字,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,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。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。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【旸】具有美好的寓意。

上一篇:海啸的危害

下一篇:红旗ca7600j,这些车不限购!不摇号!关键还好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