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。辄:就;咎:怪罪,处分。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。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。出自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成语出处【典故】:
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"宫市"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上一篇:刘闳
下一篇:巨人三传
相关文章
闪电借款
05月12日
撮箕普通话怎么讲
正负0
末影箱
吸毒违法吗
回向
最新文章
博物院和博物馆的区别
守正用奇
离殇
红薯要煮多久才熟
液体培养基
元宵怎么做的
热门文章
傅红雪和叶开是什么关系
观音灵签56
玉米棍
缺口冲击强度
得意忘形什么意思
安可什么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