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0克是多少斤

时间:2024-03-09 15:50:18编辑:小搜君

小儿生长发育分为体格发育与智能发育。

1.体格发育

可用体重、身长、头围、囱门、.胸围、牙齿等指标来衡量体格发育。

(1)体重

这是衡量小儿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。

在我国刚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 000克(2500~4 000克),生后3~4天有生理性体重减轻,一般比原体重轻6~9%,.

1周后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。此后体重增长很快,而且年龄越小,体重增加越快。生后第一个半年大约每月平均增加体重600克,第二个半年平均每月增长体重500克。1岁以后体重增加速度减慢,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体重2 000克。

所以小儿标准体重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算:

出生后1~6个月:标准体重(克)=出生时体重(克)+年龄(月数)×700(克)。如一个出生时体重为2500克的小儿,其3个月时的标准体重应为:2 500克+700克×3=4 600克,即4.6公斤。

出生后7~~12个月:标准体重(克)=6 000(克)+年龄(月数)×250(克)。如出生8个月的小儿的标准体重为:6 000克+250克×8=8 000克,即8公斤。

1岁以后:标准体重(公斤)=-8(公斤)+年龄〈岁数)×2(公斤)。如一个4岁的儿童,其标准体重约为8公斤+4×2=16公斤。同年龄的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轻1公斤左右。

但是小儿体重的增加速度也不一样,有时前半年体重增加得慢一点,而到下半年忽然又增加得快起来。因此,观察体重的变化,时间不能过短,至少要观察几个月,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。体重如不按常规增加,除有病外,大多是由于营养不足所致。此外也要根据其父母的体质进行分析,如果其父母都瘦小,其子女的体重一般也要偏低。

如果体重比同龄人标准体重超过20%,则称为肥胖症。近年来,出现的肥胖儿多属于单纯性肥胖,极少数是由于疾病引起的,可请医生检查,如没有什么疾病,则适当控制饮食多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了。

(2)身高

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距离,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。

3岁以下小儿测量身高应使用标准的量床或携带式量板;

3岁以上小儿一般用身长器或固定于墙上的立板或软尺测量身高。

我国男性新生儿平均身高为50.6厘米,女性为50厘米。(不是最新数据,仅供参考)

正常新生儿的身高增长速度以生后第一个半年最快,平均每月增长2.5厘米,第二个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.0~~1.5厘米。以后身长增长速度逐渐减慢,例如,生后第二年身高增长约为10厘米,以后每年约增长5厘米左右。.计算小儿平均身高的公式是:平均身高(厘米)=75(厘米)+年龄(岁数)×5(廛米)。

一般认为在公式计算值的士30%的范围内均属正常。

疾病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很大,如营养不良、长期腹泻,尤其是内分泌疾病都会影响身高。

侏儒症就是孩子矮小的原因之一,得这种病的孩子身体特别矮小,直到成年,身体仍在1.30米以下。

因此,若发现孩子身高增加很慢,身材明显娇小,应到医院作全面检查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。小儿身高除受营养状况和疾病的影响外,还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。 身材过于高大也可能是病态。小儿时期脑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瘤性细胞肿瘤或增生可引起巨人症,马凡氏综合征也可使小儿身材细高。因此,如果发现孩子身材增高过快,也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。

(3)头围

头围的大小是反映头部发育的重要指标,测量时将零点固定在两耍之间,将软尺贴紧皮肤,绕过脑后最高处再回到零点,读数就行了。

一般人出生时头围平均是34厘米,比胸围大1~2厘米。

6个月之前头围长得很快,大约增长8~10厘米,第二个半年增加约3厘米。

1岁时头围平均为45厘米,2岁时48厘米,5岁时50厘米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头围增长渐慢,15岁时就已接近正常成人,约54~58厘米。

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,正常小儿头围大小波动范围很大,头围小的孩子不一定智力不好,头围大的孩子也不一定聪明。

但是头围过大或过小均应引起注意,随时到医院就诊,以尽早发现疾病。

(4)囱门

囱门是指婴儿头顶上软的、没有被骨骼覆盖的、跳动的地方,也有的人称为“天门”。

囱门有两个,一个叫前囱,另一个叫后囱。

前囱在头顶,是额骨和两块顶骨所形成的菱形间隙,出生时约1.5~2厘米,一般都在1~1.5岁关闭。

在某些情况下,检查孩子前囱门的大小可以反映孩子的发育情况是否正常,也可以通过检查前囱门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,因为有些病可通过前囱门的变化反映出来。 囱门早闭多见于头小畸形儿﹔晚闭多见于患脑积水、佝偻病、呆小病等疾病的小儿。

当发现前囱门凸起、饱满,且用手触之比较紧张时,则可能有脑炎、脑膜炎、脑积水、肿瘤等颅内疾患。严重呕吐和腹泻的孩子,因为脱水,前囱门可能凹陷。

当然如出现以上情况时,一定还会伴有其他症状,要及时去医院治疗。

(5)胸围

胸围是指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。

测量胸围应用软尺贴皮肤绕过后背再到零点,取平静时呼、吸气的平均数。

新生儿平均胸围为32.5厘米,第一年增长12厘米,此年龄期间胸围与头围大致相同。第二年增长3厘米,以后每年增加1厘米。胸围可反映胸部及肺部的发育情况。

胸围过小或胸畸形常见于患营养差、佝偻病、心脏病等疾病的小儿。

(6)牙齿

牙齿的发育也是衡量小儿体格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。

小儿共有乳牙20个,出牙一般从6~7个月开始,但也有早至4个月,晚至10个月才出牙的,乳牙最晚在2岁半以前出齐,共20颗。

2岁以内的孩子出牙总数大约相当于月龄减4~6。

孩子长到6岁左右便开始换牙,乳牙脱落,长出恒牙,恒牙共32个。

患有营养不良、呆小症、先天性愚型等疾病的孩子恒牙萌出延迟。

首先萌出的是第一磨牙,生长于全排乳牙之后;

6~9岁萌出8个恒切牙以代替乳切牙;9~14岁萌出8个双尖牙,4个尖牙,以代替乳牙和乳尖牙;12~15岁萌出第二磨牙;20~~30岁萌发出第三磨牙。

由于萌出第三磨牙时人体各方面发育已趋成熟,故也称第三磨牙为智齿。

2.智能发育

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小儿智能发育的物质基础。

刚出生时脑的重量约350克,6个月时达600克,1岁时可达 900克,而成人的脑重约1.5公斤。

12岁的小儿脑发育已接近成人

小儿智能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,而后天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更大。

见下表

(1)感觉器官的发育

①视觉

新生儿生下来就会看,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天,看图案比看单纯颜色更有兴趣,但只能看60厘米半径内的物体,眼的运动尚不协调,可有一时性的斜视或轻度眼球震颤,生后3~4周即可消失。

3个月时可追寻活动着的物体。4~5月开始能认识母亲,看见奶瓶等物能表示喜悦。

②味觉和嗅觉

新生儿出生第五天,已能嗅出母乳和母亲的乳罩气味。

试验证明80%的新生儿能嗅着奶味寻找母亲的乳房。

生后第一天,新生儿就表现出对高浓度糖水感兴趣,吸吮力强,吃得多。

足月新生儿生后数天时味觉就相当灵敏,对各种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不同的反应。到了要儿期,味觉更加灵敏。因此,添加气味较特殊的食物如鱼肝油等,应在新生儿期及早添加,以使其适应,若到婴儿期添加则较困难。添加副食也应如此,应做到及时添加,否则易造成婴幼儿不适应而偏食。

③听觉

新生儿出生时听觉不大灵敏,听见巨大的声响,只有惊吓反应2周时即可集中听力,把头或眼睛转向有声音的方向寻找;3个月以后有分辨声音的能力,喜欢听妈妈的语言;约8个月能区别语言的意义﹔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;2岁时能听懂较简单的吩咐;4岁时听觉发育已完善。

可采用以下方法检查婴幼儿有无听觉异常:

7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可采用摇铃是否能使他安静下来的方法;8个月以后的婴儿,可采用背后摇铃是否有转头寻找声源等较简单的方法来做初步判断。

耳聋的婴幼儿对声响会毫无反应,有残余听力的婴儿可有反应,但反应迟钝,也不持久。

另外,可观察婴儿的举止行动和对外界的兴趣,先天性耳聋的婴儿一般不大活泼,大多时间处于安静状态,不习惯咿呀说话,特别到1周岁还不会发出妈妈的声调时,要想到孩子的听力是否有问题。

④触觉

新生儿的触觉在某些部位已发育得很好,若当触及其嘴唇及舌尖时,即引起吸吮动作;

当触及其周围皮肤时,就会有趣地张开那逗人的小嘴。

其他较灵敏的触觉部位是眼、手掌、足底等部位。当刺激7个月的婴儿的皮肤某一点时,其手已可准确地抚摸被刺激的地方。

⑤痛温觉

新生儿对痛觉反应迟钝,到2个月起对痛的刺激反应才逐渐敏锐。

新生儿对冷热刺激很敏锐。离开母体后,由于外界的温度较母体内为低,新生儿即啼哭,甚至发生寒战,当给予保温后,就会很快安静下来。

(2)运动器官的发育小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中心向边缘,从上而下。新生儿的运动是没有规律和不协调的。2个月以上可在垂直位及俯卧位时抬起头来。3个月时可在俯卧位时以肘支起上身。4个月时手能抓住及握持玩具。5个月时能用两只手各拿一个玩具,扶住婴儿的腋下时能很好地站立。6个月时能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,或从俯卧位转为仰卧位。俗话说,“七坐八爬周会走”。7个月时能独坐,能抓住玩具,并可将其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。8个月时会爬行,会拍手,1周岁后会走15个月时自己能走得很稳2岁时已会跑并能上下楼梯3岁以后全身各部动作更平衡协调,会双脚并跳,单腿站立,逐渐用一脚跳动6岁半时能较好地蹦跳及奔跑。(3)语言发育

语言正常发育的前提是具备完整的发音器官(鼻、舌、声带、咽喉)和听觉器官(耳朵)。

语言与智能有直接的关系,若孩子智能迟缓时,其语言也有缺陷,主要表现为词汇的贫乏和语言结构的不完善,但语音发育迟缓不一定就是智能发育不良。

日常生活中,大人最好经常同小儿喃喃谈天,促使他的语言更好地发育。

婴幼儿在不舒服或饥饿时会用哭声来表示,2~3个月时,当大人与孩子面对面地用语言逗笑时,孩子会发出笑声,并用“啊,哦”的声音表示快乐情绪。4~5个月时可发出重复较多的音节6~~7个月时常会无意识地发出“爸爸、妈妈”等复音。8个月能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节。9个月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句,对经常在一起的人的一些要求有反应。大人应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学说话。1~2岁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,但往往词不达意,还需用手势来协助表达。2~~3岁以后能学会讲简单的小故事,背儿歌、短诗,指出几种颜色,懂一些介词。4岁会唱歌,能用较多的代词、形容词、副词等简单地叙说当天所发生的事。读数可读到20。5岁开始识字,会用不同的词类6~7岁能讲故事,开始写字,说话流利,句法正确,语言内容遂渐丰富。我是永远相信光的21世之光@21世之光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+生物老师+健康管理师关注我,可了解更多“教育”、“生物学”、“健康”相关话题码字不易,认同也可以点个赞噢更多教育冷知识,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

上一篇:金奖章月季

下一篇:热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