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山广化寺,南山广化寺的历史沿革

时间:2023-09-02 13:47:19编辑:小搜君

1,南山广化寺的历史沿革

南山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年),开山祖师是金仙禅师,因此初称“金仙院”。  隋朝开皇九年(589年),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进行扩建,改名“金仙寺”。 唐景云二年(711),寺院住持志彦被睿宗李旦召请进宫讲解《四分律》,大受赞赏,赐号“聪明禅师”。志彦禅师遂将隋时天台宗无际禅师持诵《妙法莲华经》的感应、寺涌出一股清泉的灵异之事上奏,李旦大悦,赐号为“灵岩寺”,并命书法家柳公权书匾,悬挂于寺门之上,至此,灵岩寺名扬天下,被称为闽中一大丛林。会昌五年(845)诏毁天下佛寺,勒令僧尼还俗,寺僧灵敞、无了匿于民间。宣宗李忱继位,兴教复寺,禅宗南岳系无了禅师复出主持寺院修建。咸通六年(865)寺为飓风所毁,住持涅募缘修复并创建山门。天钓二年(905)节度使王审知令人写经5000卷付寺入藏,并命监察御史、名士黄滔撰《莆山灵岩寺碑铭》以纪其盛。宋朝时,凤凰山佛教寺院盛极一时,在当地官员的护持下,共兴建了二寺、十院、百二十庵,住众僧尼千余人,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,宋太宗赐额广化寺,并修缮殿宇,使之“檐楹相摩,轩宇层出”。公元979年宋朝廷在莆田设置地方政府“兴化军”,故民间有“未出兴化,先有广化”之说。云门宗其辩禅师曾来寺驻锡。元至正间(1341―1368),寺遭火灾被毁。明洪武、永乐年间(1368―1424),僧慧广、源彻等相继营建,使其逐渐恢复当年盛况。弘治年间(1488―1505),著名学者黄仲昭来游,赋诗云:“风景无端拥寺门,望中山色几重分。泉声满室长疑雨,树影当窗半是云。一派禅房依涧转,数声清磬隔林闻。灵岩一百二十寺,多少楼台锁夕曛。”嘉靖四十一年(1562)倭寇侵莆,寺宇又遭焚毁。历任住持慧广、极中、源彻相继大力经营。万历八年(1580)住持慧广、智潜募建法堂,十六年(1588)住持云章、圆材主持修复溪声阁和大雄宝殿;三十九年(1611)住持法果建山门;翌年,住持真一与法果建藏经阁、巢云楼和香积厨。清康熙二年(1663),二胜和尚增建法堂。三十一年(1692),镇守福建兴化、泉州等处的总兵王万祥捐资进行全面修建,历时四载始竣,并将旧法海寺和小南山庵归入寺内。咸丰、同治年间(1851―1874)台风毁寺。西塔院僧淡恒为修复寺宇,于同治八年(1869)东渡台湾劝募,备尝艰苦而宏愿未竟。至光绪十二年(1886)全寺除观音阁外,皆成瓦砾蔓草,住僧仅剩2人。光绪十六年(1890)住持善和于废墟之上建造大雄宝殿及客堂、禅堂、方丈室、净行堂等处,使其形成今天寺院的格局,又于后山顶创建天马岩。三十三年(1907)本如建大悲阁。前此一年,善和和尚发愿赴京请藏经,途经厦门而圆寂。本如和尚继其遗志晋京,于宣统二年(1910)奉御颁《龙藏》7000余卷归山,随后本如和尚往南洋怡保募造藏经楼;于法堂之上加层增建,至1923年落成。1926年藏经阁落成。1933年修观音阁。民国时期,军阀割据,寺常被据为驻兵之所。 新中国成立后,广化寺受到政府的重视与保护。1949年底住寺僧人约60人,土改中分到田地与山场。寺僧还管理龙眼、荔枝等果树300多株,种植香蕉500多株,加上山林100多亩,经济收入十分可观。1956年在海外侨僧及华侨的资助下,重塑天王殿内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像。直至1965年,仍有57名僧人住寺,且一直保持农禅生活。1966年一场空前的浩劫,使寺再罹厄运。寺院被迫关闭,僧人流散,佛像被砸,殿堂被占据改作厂房。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,1979年12月12日,印尼万隆协天宫住持圆禅回国,他向政府表达了海外侨胞要求修复千年古刹的愿望。政府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工作,寺内驻军于一星期内撤离;不久县塑料厂搬迁。1980年2月6日中共福建省委批准莆田广化寺对外开放。同年3月26日,成立莆田县广化寺修建委员会,由圆拙老法师主持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寺宇焕然一新。圆拙老法师在重修寺院的同时,更注重僧伽戒律的行持及丛林制度的完善,将明清以来沦为子孙庙的广化寺改制为十方丛林。为了佛法的普及与弘扬,老法师还率先创办了名闻遐迩的广化寺佛经流通处。1983年,寺院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。是年,福建佛学院男众部设于广化寺。1984年12月7日,广化寺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。1986年,寺院推举毅然法师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任方丈。1989年,年仅24岁的学诚法师当选为住持,时为全国重点寺院中最年轻的方丈。在他率领下,一大批道心坚固、信仰纯正、德行高洁的法门龙象脱颖而出,整肃的道风更使寺名远播。1990年,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。1996年,广化寺与中国佛教协会还成功地举行了108天的规范传戒法会,这是建国以来为期最长、受戒人员素质最高的一次传戒法会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先后于1981年、1990年两次莅寺视察,并留下意味深长的诗篇,其一是:“一入山门长道心,南山风范见传承。威仪秩秩斋堂里,粒米当思大众恩。”其二是:“律己其志刚,接物其气柔。学修不出门,声教及遐陬。如何办道场?傥于此间求。” 在寺之照壁上,也有其亲笔题写的“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”,这是时代对中国佛教界的要求,也是广化寺僧众共同的心愿。广化寺坐西朝东,建筑上是以殿群、院落、楼阁、庑廊组成的一座大丛林。经过1980年这次的修复与扩建,总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。在中轴线上,依序有照壁、牌坊、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(上层为藏经楼)、祖堂(上层为卧佛殿)。左右两翼为庑廊,左边自卧佛殿旁般若堂起,依次是看山楼、方丈室;经烟霞窟(通中藏庵、地藏殿)而下为净行堂、祖师殿、学戒堂直至天王殿。由天王殿前石庭拾阶而下是放生池。放生池左右侧建有高达13米的三层钟楼与鼓楼,与其毗连的为五百罗汉堂。其南向与方丈室并列处有如意楼(原为中藏庵旧址)。楼前随中轴线而延伸的是长庑双层楼却尘居。如意楼南向高坡处是小南山地藏殿,殿在中轴线之右。中轴之左是观音阁。殿阁雄峙冈阜,遥遥相对,自成格局。大雄宝殿建筑在高2.7米的基台上,面阔五间,进深四间,重檐歇山造型,高22米,面积827平方米。殿后外檐下还保存宋代四根石瓜楞柱。1993至1999年又新建了云水堂、风月趣两座双层建筑。重建后的广化寺,寺宇格局显得更雄伟、古朴。

2,南山广化寺的介绍

南山广化寺,又称莆田广化寺,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(别称南山)。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),本为当地名士郑露三兄弟(世称“南湖三先生”)讲学之所,后献其所于金仙禅师(即开山祖师)取名金仙院。隋开皇九年(589),经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拓建后,改名金仙寺。11983年,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

3,福建广化寺的历史沿革

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(公元558年),始名“金仙庵”。后扩建 为寺。隋朝开皇九年(589年),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进行扩建,改名“金仙寺”。唐朝景云二年(711年),金仙寺住持志彦法师奉诏入宫,讲解《四分律》,睿宗赐号为聪明禅师。因志彦禅师向睿宗奏报了无际法师在金仙寺持诵《法华经》时,有“感石上涌白泉”之异,睿宗赐寺名“灵岩寺”,并命书法家柳公权书“灵岩寺”额悬挂在寺门之上。至此,灵岩寺名扬天下,被称为闽东一大丛林。宋朝时,凤凰山(又称南山)佛教寺庙盛极一时,在地方官僚的支持下,共兴建了2寺、10院、120庵。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,宋光宗赐额广化寺,并修缮庙宇,使之“檐楹相摩,轩宇层出”。979年,宋政府在莆田设置地方政府“兴化军”,故民间有“未出兴化,先有广化”之说。宋朝时,广化寺建筑雄伟,所属庵堂庙院众多,僧尼千余人。元朝至正元年(1341年),广化寺毁于战火。直到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(1368-1424年)才陆续得到重建,逐渐恢复当年的盛况。明成化进士黄仲昭咏灵岩寺诗称:“灵岩一百二十寺,多少楼台锁夕曛”。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时,广化寺遭倭寇侵扰,再次化作焦土。以后的历任住持慧广、极中、源彻等法师相继修复。到万历八年(1580年)时,慧广等募建法堂;十六年(1588年)时,云章、圆材等法师修复溪声阁、大雄宝殿;三十九年(1611年)时,法果法师募建山门,第二年真一、法果等又修建了藏经阁、巢云楼和香积厨。清朝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,镇守福建兴泉等处总兵王万祥见广化寺年久失修,捐俸进行了维修,并将法海寺、小南山庵并入今广化寺,使寺庙规模扩大。并刻石立碑记之,至今碑仍保存在寺内。后又常年失修,日趋衰落,到光绪十二年(1886年),只有观音阁保存,仅住2名僧人。光绪十六年(1890年),善和法师住持广化寺,立志重建古刹。通过四方募化,陆续重建了大雄宝殿、客堂、禅堂、方丈、净行堂等,形成今天寺庙的格局。1910年,宣统皇帝御颁了《龙藏》7000余卷给广化寺,本如法师又在法堂之上加盖了藏经楼。1933年,又重修观音阁,重建天王殿,使广化寺殿堂更加完备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广化寺由僧人自主管理。1949年,住寺僧人约60人。至1965年,仍有57名僧人住寺,他们一边念经修持,一边耕种田地,看护山林,过着“农禅并重”的生活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广化寺被迫关闭,僧人流散,佛像被砸,殿堂也改作厂房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拨乱反正,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落实,这座千年古刹也重现辉煌。1980年2月,福建省政府批准广化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,相继成立了“莆田县广化寺修建委员会”,对古刹按旧观进行全面修复。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在海外侨僧和信徒的热心资助下,1984年12月,广化寺的主体修复工程宣告竣工。12月7日(农历闰十月十五日)举行了隆重的开光法会,中外佛教界人士1400多人参加这了一庆典。修复后的广化寺占地面积达3.2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1.7万平方米。整座寺庙沿山势自然上升,层次分明,错落有致。在坐西朝东的中轴线上,分布有照壁、牌坊、山门、放生池、天王殿(弥勒殿)、大雄宝殿、法堂(上为藏经阁)、卧佛殿(下为祖堂)等,全长385公尺,主体突出,巍然壮观。东侧次第为东罗汉殿、钟楼、五观堂、伽蓝殿、尊客尊、水云乡、圆通门、溪声阁等建筑。西侧次第为西罗汉殿、鼓楼、学戒堂、祖师堂、净行堂(念佛堂)、烟霞窟、方丈室、看山楼。寺后东西两角的最高的密林深处,相对耸立着观音阁和小南山,玲巧别致。漫步其间,可尽览全寺风色,聆听溪声、泉声,眼下殿堂密布,身后竹林松柏,清净幽远,令人心旷神怡。这次修复,耗资上千万。寺庙规模比原来也有所扩大,照壁、山门与牌坊都向前推移重建。在东西两侧也增建了东西罗汉殿和看山楼。罗汉堂内新塑着五百罗汉像。每尊坐像高1.5米,面谱、服饰为印度式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在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、韦驮、龙天以及5米多高的四大天王像。山门左右塑有4米多高的密迹金刚,观音阁中有8米高的观世音立像。这些塑像都是修复时塑造,造型庄严,雕刻精致。大雄宝殿为清光绪年间的建筑,建于2.7米多高的台基之上,面阔5间,进深4间,高22米,建筑面积837平方米。重檐歇山顶,殿顶瓦片每块重3.2公斤。殿后部的外檐下还保存宋代的4根瓦楞形石住。大殿正中供奉着3尊高达5米的金身佛像。两侧列坐着十八罗汉像,也为泥塑金身,每尊高2.5米。大殿雄伟壮观,堂内佛像庄严,法物、法器完备。广化寺对一些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古迹也进行了认真的保护。寺东侧的释迦佛舍利塔,是宋乾道元年(1165年)以前所建。现由政府拨款修整,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。塔旁的普门寺,是唐末御史黄韬所建的“东峰书堂”故址。寺内还保存一对经幢,上刻有《佛顶尊胜陀罗尼》,为宋治平二年(1065年)建造的文物,现移建在弥勒殿前广场上。寺内的郑三先祠为纪念舍地建寺的名儒郑露三兄弟讲学遗址,祠内有一“开莆来学”的匾额,另有一“南山樾萌”石匾,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真迹,十分珍贵。1983年,广化寺被国家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现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。自1979年至1986年,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圆拙法师任广化寺方丈,他要求广化寺不卖门票、不搞经忏,要求僧人农禅并重。寺后有100多亩山林,种上了果树、香蕉等。1986年,广化寺推举36岁的毅然法师任方丈。1990年换届选举中,又选出学诚法师任方丈。学诚法师是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的研究生,接任方丈时年仅24岁,是全国重点寺庙中最年轻的方丈。寺内设有福建佛学院男众预科班、福建甫田南山广化寺僧众培训班以及佛经流通处,全寺共有僧人200人。广化寺的僧人修持、寺庙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制度,方丈、当家都以身作则,雷打不动,使制度落到实处。这里藏书丰富,僧人注意研读佛经、提高文化水平,发展佛教文化事业。1990年,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。广化寺与东南亚各国佛教界有着广泛的联系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有20多名广化寺僧人到东南亚各国传播佛教,在那里建立廨院。现广化寺在南洋有廨院7年。1979年以来,东南亚、日本等国佛教界人士经常前来进香朝拜。1989年,圆拙法师率广化寺僧人到新加坡广化寺开光法会。在广化寺的照壁上,书写着赵朴初先生的题词:“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。”这是时代对中国佛教界的要求,也是广化寺僧人的心愿。1983年,广化寺被国家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现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。自1979年至1986年,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圆拙法师任广化寺方丈,他要求广化寺不卖门票、不搞经忏,要求僧人农禅并重。寺后有100多亩山林,种上了果树、香蕉等。1986年,广化寺推举36岁的毅然法师任方丈。1990年换届选举中,又选出学诚法师任方丈。学诚法师是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的研究生,接任方丈时年仅24岁,是全国重点寺庙中最年轻的方丈。寺内设有福建佛学院男众预科班、福建甫田南山广化寺僧众培训班以及佛经流通处,全寺共有僧人200人。广化寺的僧人修持、寺庙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制度,方丈、当家都以身作则,雷打不动,使制度落到实处。这里藏书丰富,僧人注意研读佛经、提高文化水平,发展佛教文化事业。1990年,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。广化寺与东南亚各国佛教界有着广泛的联系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有20多名广化寺僧人到东南亚各国传播佛教,在那里建立廨院。现广化寺在南洋有廨院7年。1979年以来,东南亚、日本等国佛教界人士经常前来进香朝拜。1989年,圆拙法师率广化寺僧人到新加坡广化寺开光法会。在广化寺的照壁上,书写着赵朴初先生的题词:“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。”这是时代对中国佛教界的要求,也是广化寺僧人的心愿。

上一篇:蒸汽机的发明者

下一篇:方腊手下大将